English

城下订盟 伊拉克失分了吗

1998-02-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毅 我有话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3日同伊拉克政府签署了和平解决伊武器核查危机的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日宣布接受这一协议。虽然眼下尚不能断言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但目前爆发第三次海湾战争的可能性已锐减。如事态发展顺利,笼罩在海湾上空的战争乌云将渐渐散去,解除对伊国际制裁的步伐将有所加快。伊拉克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同意和平解决是有其长远战略利益考虑和深刻历史背景的。

首先,见好就收,有利于取消对伊制裁。美伊军事、经济实力悬殊,与美军事对抗既不是伊的初衷,也不是伊的最终目的。伊拉克这次把矛头直指取消对伊制裁的最大障碍———美国,是想利用美国势必要作出的维护超级大国形象的强烈反应,把局势诱至有爆发战争的危险,但又不使其点燃的程度,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伊问题,确切说是解除对伊制裁问题的最大重视,这才是伊拉克的真正目的。伊副总理阿齐兹在同安南签署协议后说,“对伊拉克人民和政府来说,解除制裁是当务之急”,此话是对伊真实目的的最好诠释。诚然,伊拉克作出了某些妥协和让步,但安南在协议签署后发表的讲话中提到“将加快武器核查的进程,尽快解除对伊制裁”。可见,伊的这一策略是有效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在这场危机中得分的是伊拉克,而不是美国。

其次,顺应国际和平努力,赢得人们广泛同情。在这次危机中,世界舆论和阿拉伯立场有两点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强调伊必须遵守安理会决议;二是反对美国对伊动武。人们认为,执行决议和军事打击,在这次危机中直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伊不遵守安理会决议,毫无疑问要承担由此造成的军事打击的严重后果;伊同意遵守决议;美国执意动武,输理的是美国。在这种压力下,伊当局为了赢得人们的同情,同意与安南合作并作出了让步。从协议签署后的反应来看,弱者加有理,使伊拉克赢得了人们的同情。

再次,美国大兵压境,不让步在劫难逃。虽然伊拉克一再声称不惧怕美国的军事威胁,但美国大兵压境,最先进和最新武器陈放家门,一旦动武,伊的军事、经济甚至伊政权的存在和统一、完整都可能受到致命打击。不管伊承认与否,这也是迫使伊让步的一个因素。

第四,以退为攻,置美于不利境地。伊接受和平解决条件,接待了平素不和的土耳其派的特使,还派外长访昔日仇敌伊朗,并派高官访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在恢复与地区国家关系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同时又将美国置于不利境地,因为伊接受国际对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却对以色列奉行“双重标准”,在中东问题解决上“偏以”,这必将引起中东地区国家对美的强烈不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伊结怨甚深,矛盾特别是双方的敌意很难迅速消融。美国已宣布暂不从海湾撤兵,要用强大的军事威胁压伊认真、完整执行协议。此外,虽有书面协议,但也难保伊在执行中不节外生枝。此间舆论认为,目前战争引信已暂时拔除,但战争的危险并未最终消除。人们希望这次不要再出现反复,盼望地区多一份和平的因素,少一份战争的威胁,也期待着能早日结束伊拉克人民的痛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